完全專注於夢想,會讓人把步驟規劃得太大,以至於半途而廢;
你需要專注於完成具體的小目標,這樣能讓改變更加持久。
你需要專注於完成具體的小目標,這樣能讓改變更加持久。
回想一下你第一次爬梯子或岩壁的情形吧
或許一開始很嚇人,但當你踏上第一格橫檔,接著手往上扶,邁出下一只腳,你便逐漸找到了一種節奏,事情就會變得容易起來。只要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格橫檔上,而不是往下看,說不定還會感覺沒那麼緊張了。每踏上一格橫檔,你的信心都在提升,從而讓你有更大可能性繼續往上爬。這就是階梯背後的力量。
大多數人以為自己正在朝著目標邁小步子,但實際上他們的步子還不夠小。畢竟,小的概念很主觀。如果你讓5個人列出完成同一項任務所需的所有小步驟,那麼每個人都會想出不同大小的步驟來。哪怕你告訴別人,要規劃真正夠小的步子,也解決不了問題。那麼,我們怎麼才能讓大家正確地利用階梯呢?根據我的經驗,辦法是:與其告訴人們要邁小步,不如教他們心理是怎樣運作的。只要人們弄明白為什麼自己規劃的步子太大,他們自然能夠正確地使用階梯的力量。
有一個關於錨定效應的實驗是這樣的:
廣義來說
你本來打算吃五六片薯片的,不應該因為別人給他的薯片多了就吃得更多。既然之前他有了計畫,那麼不管是給他一小碗還是一大袋薯片,都不應該影響這一計畫。但因為得到了更多的薯片,他不得不重新拿主意。於是他調整了計畫,打算吃更多的薯片,以適應這一變化。
計畫讓自己或他人去做一件事的道理是一樣的。人們為堅持鍛煉或吃更健康的食物而規劃時,步驟的大小會根據他們想要完成的任務而有所變化。
以股市交易為例。經過檢驗可以在市場上賺錢的交易技術有很多,從事這一行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些策略。可60%~95%的人會虧錢,最終退出。這是為何呢?
部分答案在於他們所關注的內容。大多數人開始投身股市是因為他們有著快速致富的夢想,如果你問他們有什麼致富打算,股民往往會給出聽上去挺合理的答案,比如“我會低買高賣”或者“我會按照自己定下的規矩來” 。但這些人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會虧錢、棄股。
仔細觀察你就可以看到一些警告標示。就像看到一大袋薯片會讓人自動生出吃更多薯片的打算一樣,想像滿箱滿櫃的錢會讓這些股民生出“很快賺到許多錢”的打算。採訪那些一直很成功的股民,我們總會發現:這些股民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們不是把時間放在致富之夢上,而是專注於“本周不虧損”一類具體的短期目標。
人們往往以為自己規劃的就是達成目標的小步驟,但實際上,他們設計的步驟相當大。那該怎樣讓人從小處著手去想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設計了“步驟、目標和夢想”這一階梯模型。
你所設計步驟的大小應取決於你聚焦的是夢想還是目標。夢想比目標更大,它一般要花3個月或以上的時間才能達成,而且,你此前從未實現過這一夢想,比如,應用程式開發員第一次跨越令人羡慕的100萬次下載量大關。提醒人們心懷夢想能保持人的動力,但完全專注於夢想,則會令人最終放棄。我們應該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來完成步驟和目標。
目標是人們制訂的過渡計畫,分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長期目標通常需要1~3個月才能實現,比如學習一門新語言的基礎知識。也有要花3個月以上時間才能達成的長期目標,但除非你以前完成過類似的事情,否則它就屬於夢想的範疇。例如,對大多數應用程式開發人員來說,實現100萬次下載量是個夢想,但對一個先前已經成功開發過其他軟體、實現了100萬次以上下載量的開發者來說,這就是個長期目標。如果你已經在做某件事上積累過經驗,你完成它就更具現實性了,這時,它成了目標而不再是夢想。完成長期目標要花1~3個月的時間,完成短期目標通常要用1周到1個月的時間。
你興許覺得自己早就知道這一點,階梯的概念並不新鮮。雖然這個概念很容易理解,但實踐起來卻並不容易。人們理性上或許知道自己應該朝著目標邁出一小步,但卻仍在規劃太大的步子。這是有原因的。計畫小步子難以讓人興奮起來,而做大夢帶來的興奮感要強烈得多。舉例來說,你既可以下定決心下個月參加婚禮之前減掉2公斤體重,也可以安排今天就去健身房。今天決定去健身房能讓你多興奮?好像不怎麼興奮。如果你想要減掉的是可觀的體重,那麼,去一天健身房聽起來就不怎麼有意思。鍛煉完之後你也不可能有太大變化。夢想著你減掉了每一公斤多餘的體重,走進接待大廳時讓大家看得下巴都“掉”在了地上,這才叫人興奮呢。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看到書裏或者聽到講演人承諾說,一定能減掉2公斤體重、賺到100萬美元,讓1億人下載他們的移動應用程式時,人們會滿心歡喜。這太叫人興奮了,而且這樣的夢想能激勵人們採取行動。但事實並非如此。
要是把全部身心都放在了實現遠大夢想上,實際上可能會造成相反的效果,因為夢想太大,也太遠了,容易讓人感到氣餒。
你或許會想,一邊把精力集中在實現夢想上,一邊規劃著實現夢想的小步驟,這麼做為什麼也不行呢?答案的根源在於思維的運作方式,我們需要理解步驟、目標和夢想之間的差異。我將在後文解釋這種差異。首先,讓我們重點解釋一下“小”這個概念。大多數人以為自己正在朝著目標邁小步子,但實際上他們的步子還不夠小。畢竟,小的概念很主觀。如果你讓5個人列出完成同一項任務所需的所有小步驟,那麼每個人都會想出不同大小的步驟來。哪怕你告訴別人,要規劃真正夠小的步子,也解決不了問題。那麼,我們怎麼才能讓大家正確地利用階梯呢?根據我的經驗,辦法是:與其告訴人們要邁小步,不如教他們心理是怎樣運作的。只要人們弄明白為什麼自己規劃的步子太大,他們自然能夠正確地使用階梯的力量。
“錨定效應”(anchoring)
它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發現的。如果我請你說出台北市的人口數量,除非你本來就知道準確的數字,否則你大概會猜一下,然後給我一個你認為是在合理範圍內的數字。根據你對台北市的瞭解程度,你興許會說30萬、60萬或300萬。可如果我問你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正在沙灘上嬉戲,或者正在玩賓果遊戲,抑或你身邊的人正叫嚷著一些隨機的數字,你的答案會有所不同嗎?應該不會吧?畢竟,你的猜測是以你本身的知識和直覺為基礎的。然而,針對“錨定效應”的研究表明,環境確實會改變人們的答案。不同的環境會讓一個人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本不相關卻能影響最終決定的事情上。有一個關於錨定效應的實驗是這樣的:
把一群人分成兩組,問他們完全相同的問題:估計芝加哥市的人口數量。但一開始,研究人員向兩組人分別問了一個理應不影響其回答的問題。
第一個小組聽到的問題是:芝加哥市的人口數是大於還是小於500萬?
第二個小組聽到的問題則是:芝加哥市的人口數是大於還是小於20萬?
接著,讓兩個小組分別對芝加哥市的人口數做出估計。
結果是,第一個小組的人對芝加哥市人口數量的估計值遠大於第二個小組。2為什麼兩個小組給出的答案差異這麼大呢?因為他們在回答之前都聽到了干擾數字(500萬和20萬),於是把這個數字當成了“錨點”(參照點)。
廣義來說
這個例子解釋了人們打算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當時的環境。
假設參加聚會,靜靜地坐在沙發上,主人問你要不要來點薯片。你以為主人說的是給你一小碗薯片,於是回答,來點吧。因為你希望保持身材瘦削,決定只從碗裏吃上五六片就好。可等薯片送來後,你發現,這不是他心裏想的那種小碗,而是滿滿一大袋。你得到了比預期更多的薯片,於是他改變主意,決定多吃幾片,而不是預期的五六片。30分鐘之後,他朝袋裏一看:半袋薯片都沒了。
你本來打算吃五六片薯片的,不應該因為別人給他的薯片多了就吃得更多。既然之前他有了計畫,那麼不管是給他一小碗還是一大袋薯片,都不應該影響這一計畫。但因為得到了更多的薯片,他不得不重新拿主意。於是他調整了計畫,打算吃更多的薯片,以適應這一變化。
計畫讓自己或他人去做一件事的道理是一樣的。人們為堅持鍛煉或吃更健康的食物而規劃時,步驟的大小會根據他們想要完成的任務而有所變化。
當被要求寫一份完成某事的步驟清單時,大多數人會想出3到10步。至於目標是大是小,全然不管。
想一想這暗示了些什麼:若一個人完全專注於自己的長期夢想,那麼他的10步必然比達成較小目標所需的10步邁得更大、更辛苦。再加上,無法很快看到結果會叫人格外沮喪,只專注於遠大夢想又使步子看起來較大,人很容易沒達到目標就放棄了。以股市交易為例。經過檢驗可以在市場上賺錢的交易技術有很多,從事這一行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些策略。可60%~95%的人會虧錢,最終退出。這是為何呢?
部分答案在於他們所關注的內容。大多數人開始投身股市是因為他們有著快速致富的夢想,如果你問他們有什麼致富打算,股民往往會給出聽上去挺合理的答案,比如“我會低買高賣”或者“我會按照自己定下的規矩來” 。但這些人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會虧錢、棄股。
仔細觀察你就可以看到一些警告標示。就像看到一大袋薯片會讓人自動生出吃更多薯片的打算一樣,想像滿箱滿櫃的錢會讓這些股民生出“很快賺到許多錢”的打算。採訪那些一直很成功的股民,我們總會發現:這些股民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們不是把時間放在致富之夢上,而是專注於“本周不虧損”一類具體的短期目標。
人們往往以為自己規劃的就是達成目標的小步驟,但實際上,他們設計的步驟相當大。那該怎樣讓人從小處著手去想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設計了“步驟、目標和夢想”這一階梯模型。
你所設計步驟的大小應取決於你聚焦的是夢想還是目標。夢想比目標更大,它一般要花3個月或以上的時間才能達成,而且,你此前從未實現過這一夢想,比如,應用程式開發員第一次跨越令人羡慕的100萬次下載量大關。提醒人們心懷夢想能保持人的動力,但完全專注於夢想,則會令人最終放棄。我們應該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來完成步驟和目標。
目標是人們制訂的過渡計畫,分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長期目標通常需要1~3個月才能實現,比如學習一門新語言的基礎知識。也有要花3個月以上時間才能達成的長期目標,但除非你以前完成過類似的事情,否則它就屬於夢想的範疇。例如,對大多數應用程式開發人員來說,實現100萬次下載量是個夢想,但對一個先前已經成功開發過其他軟體、實現了100萬次以上下載量的開發者來說,這就是個長期目標。如果你已經在做某件事上積累過經驗,你完成它就更具現實性了,這時,它成了目標而不再是夢想。完成長期目標要花1~3個月的時間,完成短期目標通常要用1周到1個月的時間。
目標比夢想更容易量化
例如“我想達成一首歌的1 000次下載量”這一目標比起來,“我想成為著名的搖滾明星”這個夢想要難以量化得多。最後是步驟。步驟大多只需要不到1個星期來完成,是實現目標的道路上要逐一劃掉的小任務。比如找一本西班牙語入門書,就是實現在馬德里的小吃店對著菜譜正確發音這一目標的第一步。找到這本書用不了1個星期的時間。在日曆上做好標注,把明天空出來用於寫作,這便是邁向你寫完小說第一章這個目標的第一步。很多時候人們以為自己規劃的是步驟,但其實規劃的是目標或夢想。
0 留言